- · 《电子设计工程》收稿方[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数据库[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栏目设[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刊物宗[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征稿要[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投稿方[06/03]
基于目标约束函数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多,汽车行驶安全问题频发,主要原因是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下简称制动系统)安全性能较差。汽车行驶过程中,制动系统受到制动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多,汽车行驶安全问题频发,主要原因是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下简称制动系统)安全性能较差。汽车行驶过程中,制动系统受到制动器、轮胎以及车辆旋转等外力作用形成缝隙,该缝隙降低了汽车制动力,使驾驶人员行车危险性增加。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制动泵,当制动泵出现问题时,制动系统摩擦力变小导致制动力降低[1]。制动系统中制动泵出现故障阻碍汽车回油,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见危险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从而降低了行车安全性。为避免制动系统出现故障,在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中设置制动助力器,以提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2],制动助力器可以使汽车车轮抱死时的制动减速度减小。针对汽车制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本文提出基于目标约束函数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可有效提升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
1 制动系统性能优化
1.1制动系统组成
制动系统主要包括电机、转换装置、减速器等,系统运行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运行结构图
在制动系统中,电机通过减速器使输出转矩增加,利用运动转换装置实现汽车转向、直行等运动方式的转换,通过制动块以及制动盘实现汽车减速动作,通过电机控制单元实现汽车制动控制操作[3]。
1.2目标约束函数
1.2.1基于目标函数的汽车不同载荷使用率分析
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分配制动力实现汽车制动,因此制动系统性能优化问题即为制动力分配优化问题[4]。依据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情况可知,为避免汽车因后轮抱死导致侧滑引起汽车失控[5],制动器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曲线应位于理想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下侧。当汽车制动时,若前轮出现抱死将导致汽车无法控制转向[6],因此要避免出现前轮抱死情况。当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曲线与理想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距离最短时,能够增加前轮附着效率[7],当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曲线处于直线y=x上方时,制动力分配为最优。通过以上分析建立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目标函数如下:
[(φf空-zi)2+(φr空-zi)2](1-τ)}
式中:φf满与φf空分别为前轮满载时与前轮空载时的附着系数;φr满与φr空分别为后轮满载时与后轮空载时的附着系数;zi为制动强度;τ为满载率;F(β)min为汽车满载与空载时前后轴实际附着系数和理想前后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差值。
通过式(1)可知,汽车制动力分配问题为非线性优化问题。汽车制动强度在0.01~0.80,以0.01为单位选取,依据F(β)min的平方和建立目标函数,建立目标函数的过程中应考虑汽车在满载情况以及空载情况下的使用率问题。
1.2.2基于约束函数的系统制动力最优分配
制动系统性能优化最终目的是使汽车在制动过程中前后轮不在相同时间抱死[8],且后轮抱死时的制动减速度应小于前轮。以N1类汽车为例优化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N1类车型是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 500 kg的载货车辆。
1958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颁布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简称ECE),ECE法规是推荐性法规,不是强制性标准。ECE法规代号R13H下的法规是乘用车制动系统型式认证的统一规定[9]。
N1类汽车ECE相关法规R13H规定:
1)汽车制动强度为0.01~0.30时,汽车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应满足zi-0.08≤φ≤zi+0.08,由此可得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约束函数c(1)~c(8):
2)汽车制动强度为0.31~0.60时,汽车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应满足由此可得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约束函数c(9)和c(10):
3)汽车制动强度为0.61~0.80时,汽车前后轴的利用附着系数φ应满足由此可得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约束函数c(11)~c(14):
4)无论何时汽车前轴的利用附着系数曲线均应位于后轴附着系数曲线下方。由此可得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约束函数c(15)和c(16):
5)汽车整车最小附着效率Emin应满足Emin≥75%。由此可得制动系统性能优化约束函数c(17)~c(20):
依据以上约束函数求解式(1)的目标函数,可获得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力最优分配结果。
1.3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优化
制动系统中制动压力大小主要受制动阀平衡力影响,制动力分配由制动阀水平及竖直方向的振动响应所决定,因此系统制动力最优分配问题可转化为系统的制动压力响应优化问题。
文章来源:《电子设计工程》 网址: http://www.dzsjgc.cn/qikandaodu/2021/0204/816.html
上一篇:汽车电子后视镜专利技术分析
下一篇:汽车控制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