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设计工程》收稿方[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数据库[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栏目设[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刊物宗[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征稿要[06/03]
- · 《电子设计工程》投稿方[06/03]
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①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分层设计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46。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
①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分层设计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46。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分层设计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后作业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0]GH244。
针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作业是其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能够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教师为学生安排适宜的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传统一刀切的作业设计不再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面向学生个体,依据学生个人能力水平所设计作业内容才能充分地发挥作业价值,因此,实现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必然趋势。
一、 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分层作业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无法持续实施分层作业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受到了传统作业形式的桎梏,缺乏创新原有作业模式的意识和理念,影响了分层作业设计的落实。有部分教师虽然有分层作业设计的主动性,并且也对此进行了实践,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弊端。第一,教师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之间的分层和差异性,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第二,无法长期坚持实施作业分层设计,学生是一个动态的个体,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一次两次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是很难取得较大的效果的。第三,教师无法摆脱对成效的执著,很多教师进行了分层作业设计,但是却基于看到结果,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十分看重,如果学生实际完成作业的情况没有达到预期,教师就会果断的放弃这种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式。最终导致分层作业设计没有得到持续实施和开展,从而影响了每个层次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没有对学生进行准确的分层
分层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按照学生学习接受程度、吸收程度、适应程度、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从而为学生安排与之相匹配的作业内容。但是在实际分层作业设计中,大部分教师的焦点都集中到了作业的“设计”上,设计出了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没有进行综合考虑,导致一些学生根本没有在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层次里面,促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好,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有所提升。
(三)作业分层设计不够合理
在分层作业设计上,教师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对作业有全方位的考量,如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作业量的大小等。但是从实际上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知识结构的难易程度对作业进行明显的分层,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重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的作业;为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设计重知识运用的作业;为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创新类的练习题目,以此满足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人教版六年级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方面的作业,绝大部分教师会为学生设计分数除法的计算题和相关的应用题,并且题量在30分钟左右。虽然题型有进行分层,但是题量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层,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基本上无法完成作业,学习能力好的学生题量又太少。
二、 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作业布置观念
想要实现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和应用,转变教师传统的作业布置理念是第一步,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步,只有教师充分地意识到作业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才能促使作业,乃至教学更加高效,教师才会主动地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水平,为学生设计出适度的作业内容。因此,教师要拥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意识,能够积极地学习分层教学相关的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作业进行分层,以此来提高数学教学的高效性。转变传统观念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相关的理念入手,加深自己对分层作业设计必要性的认识,产生对作业进行分层的主动意识;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相应的教学研讨会、讲座、培训等活动,以此来掌握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实施;最后,教师要将分层作业的理念进行充分的实践和完善,促使分层作业的作用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
文章来源:《电子设计工程》 网址: http://www.dzsjgc.cn/qikandaodu/2021/0627/1421.html